APP

下载达川客户端

夜读|老炮兵回忆实录

达川观察 2023-09-19 15:37 1642

老炮兵回忆实录


生平简介:李才河,男,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百节镇关坪村人。1928年3月出生,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1年在朝鲜战场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秋天入朝参加抗战,回国后返乡担任生产大队会计工作直至1982年离任,现在乡务农生活。

毅勇赴朝作战,历经艰难不言退

李才河老先生时年已逾94岁,面容和蔼可掬,身体还算硬朗康健,他和儿子两个人一起生活在达川区百节关坪村的向家大院里,家中虽陈设陈旧,但客厅与院坝都收拾得很整齐干净。采访时,老先生端正地坐在客厅的木沙发上,向我们叙述着他赴朝参加战役的往事,因为没有牙齿,老先生吐字有些困难,但还是尽力清晰缓慢地表达,他的儿子李万清就坐在门旁静静陪同。

李才河于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第三野战军二十六军七十六师二二六团炮兵营,1950年秋天随志愿军进入朝鲜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史上最艰苦的第二次战役,为反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彻底破灭其“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妄想,李才河所在的志愿军第九兵团二十六军与兵团所属二十军和二十七军,在长津湖与美军王牌军展开了殊死较量。

“当时朝鲜太冷啦,”李才河布满褶皱的干燥手掌在耳廓上摩擦了几下,仿佛当时经历的寒冷还渗透在骨肉里,“我们好多战士都受不了,趴在地上脚和手都冻烂,皮和肉掉在外面,没法治只能割掉,割掉就变残疾了,那次损失了很多人。”提起长津湖战役,那样严苛的自然条件与战友的伤亡,在这位退伍老兵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长津湖战役,中国十万志愿军在没有御寒装备的情况下与联合国军精锐对峙,在朝鲜崇山峻岭的冰洞雪窝中埋伏,等待进攻的机会。“但是我们发誓要把美国人打退,打了一个多月最后美军都被打到海边了”,话至此,他平缓慈祥的声音透露出高兴的情绪,经过志愿军一系列的勇猛进攻和围追堵截,联合国军被打得溃不成军,1950年12月24日美第十军从兴南港装船撤离,历时一个月艰苦卓绝的长津湖战役,以志愿军的全面胜利画上了句号。据李才河回忆,当时由于战斗损失惨烈,他所在的二十六军失去了大部分战斗力,后由志愿军二十三军支援,再编入了由福建等省份赴朝的老兵,才得以恢复。

经历过第二次战役后,李才河作为炮兵,经组织安排开始学习如何使用针对坦克的炮具,后因装备始终无法运至他所在的炮兵营暂缓了学习进程,在这期间,学习刻苦认真的李才河深得组织和领导赏识,被调到连部担任通讯员,不久又因业务过硬担任连队炮兵观测员。由于战斗勇猛、服从性强、政治觉悟高,1951年8月李才河经梁宝生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2年苏联援助志愿军的一批苏式大坦克炮运至朝鲜,李才河终于摸到了之前已经演练学习过无数遍的武器,“但后来我就回国了。”李才河不无遗憾地感慨道。

战斗经历丰富,军功赫赫显志气

至1951年停战,李才河老人经历了朝鲜战争第二次、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及尔后的防御作战,战斗经历不可谓不丰富,在这期间也发生过一些让老先生印象非常深刻的事件。

那是朝鲜战争第四次战役期间,当时战斗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二二七团被美军包围在一个山洼地带,美军占领了四周高地,并且封锁了进入包围圈的公路,二二七团的处境岌岌可危,当时李才河所在的炮兵营及其他一共九个团的炮兵营被安排帮助二二七团突破封锁线的任务,他们从外围带着全二十六军的炮兵装备,将美军从高地打退,二二七团的战士才得以脱险。“我这里”李才河指了指自己的左侧骨盆的位置,“还有这里”他又指了指脚踝,“都被美军飞机扔的炮弹碎片打中了,很痛。”那次战斗他的腿负了严重的炮弹伤,在卫生院,他也被割下过伤口附近发炎的肉,但是他一直忍着没有打止痛针,只是让医生给他吃一些药片,就这样凭借意志力慢慢恢复。提到对这次行动的感受,李才河老人笑着说:“打仗嘛,我们就是你帮助我,我帮助你,今天我救你,明天你救我。”

“我曾经还抓过一个俘虏,”讲到此处,老人家布满风霜的脸上出现了顽童一般的表情,两只眼睛在褶皱中被挤成了两个亮晶晶的月牙,“那个时候我们为了消耗美军的弹药和物资,我们把空罐头盒往山下扔,美国人听到那罐头掉下山噼里啪啦的声音他们就朝罐头盒开枪,怪不怪,后来美国人的飞机就来了。”李才河讲到当时他和战友为了躲避美军的炸弹,躲至山中的一个防空洞,不曾想在这里遇见一个土耳其籍的敌军,他们立刻将其俘虏,“当时他们其他人俘虏敌人的时候都先喊‘hello’嘛,我们四川人就说‘嘿’,我们就对他说‘嘿!缴枪不杀,you understand?’就这么把他抓了的。”这时李才河的语气多了几分自豪与新奇的感觉,俘虏这位土耳其士兵是他在军中不可多得的有趣经历,“这个土耳其人他不吃我们煮的大米饭,只想吃饼干,我们连长后来生气了跟我说‘你请回来的人你自己想办法解决!’我怎么可能解决得了嘛,哈哈。最后我们只有把他押往团部。”后来中美双方宣布停战后,互相交还俘虏,这位土耳其人也回到了联合国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在朝鲜战场上李才河老人全力战斗、英勇坚毅,获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军功显著。

光荣退伍还乡,不忘党员本分

1954年李才河申请还乡,55年受组织批准,他终于回到了家人身边,那时他的儿子才刚满10岁,回到关坪村的李才河一直任生产大队会计一职,同时协助开展党建工作,经他发展了多名党员,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参加区上、乡上组织的兴修水利、建设粮站及农田改造等中心工作,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公社的编外干部”。提到李才河回乡的工作,他的儿子李万清说道:“那时我们的日子真的太苦啦,父亲工作繁忙,村里干部又缺人手,他什么工作都要做。”谈到他当时对父亲参加抗美援朝战役的感受时,他说:“当时我太小了,没什么实感,就觉得活得很困难。”但是问到现在对父亲参军的感觉,这位一直陪着我们采访,脸上带着中国农民一贯的坚韧严肃表情的老人,也终于舒展了紧绷的嘴角,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好像还不太习惯微笑,“现在还是为父亲感到自豪的,他是战斗英雄。”

李才河老人似乎因为耳背没有听到儿子的话,但是他也受儿子的笑容感染而开心,他说“现在我们的日子还是过得可以,希望以后也能越来越好。”

朗读者:郑淑月 

文字来源:达川区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图片来源:网络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