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达川客户端

【学悟新思想 书记话振兴】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 谋划乡村振兴新路子

达川观察 2022-12-07 15:36 819

前  言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达川区认真落实全市“三学三讲三赛”活动要求,组织开展“学悟新思想 书记话振兴”署名文章征集活动,形成了一批有价值、有举措、能落实的研究成果,以此进一步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川新篇章提供坚实理论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龙会乡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立足实际,谋划自身发展路径,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重要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基本情况

达川区龙会乡位于达川区西南部,距城区约54公里,是达川区区域内巴河水域的最下游乡镇,清澈的巴河水沿疆而流,是临近乡镇历史以来有名的“水码头”。幅员面积34.6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1个场镇社区,共有44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1.7万余人。东邻罐子镇陈家片区,南与渠县三汇镇接壤,西与渠县丰乐乡隔河相望,北与管村镇九岭片区、渠县文崇镇相邻,主产水稻、玉米、油菜、柑桔、茶叶、青花椒等。近年来,龙会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157”总体部署、区委“一核两区六组团”战略布局,积极融入铁山产业新区规划和西部农副产品冷链物流配套组团建设,始终坚持“奋进达川·先行示范”工作基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势产业,生产优质农产品,加强乡村治理,着力打造“山水龙会·茶果之乡”名片,全方位纵深推进乡村振兴。

(一)立足“山”资源,守好大粮仓。按照“党建引领、农业支撑、产业振兴”工作思路,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选派农技指导队5支,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会、现场指导会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重点指导农业技术、病虫草害防控等农业种植知识。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家庭农场4家、农民合作社16家,培育70个骨干科技示范农户,大力保障粮食安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扎实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探索实施“四个一批”,即“农户自我复耕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复耕一批”“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批”和“捡种代种复耕一批”,完成撂荒地整治1904亩。通过打造一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样板,采取示范引领和“业主带大户”“大户带散户”模式,真正将“撂荒地”变成“致富田”,为农民增产增收扩渠道,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身上。

(二)依托“水”资源,做活水文章。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作为达川区区域内巴河水域的最下游乡镇,我乡扎实推进河流治理,推动“河长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真正让巴河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场镇码头作为临近乡镇历史以来有名的“水码头”,也是巴河流域最大的码头,面积约1200平方米,于2018年完成修缮并投入使用,主要用途为龙会乡到渠县的客运,旅客吞吐量约为每年10000人次。沿溪口村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沿河的柑橘产业蓬勃发展,为进一步盘活水资源,该村在“游山、玩水、尝柑”农旅结合发展模式上下功夫,高起点谋划漂流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力争做到一手保护水资源,一手盘活水经济。

(三)发展“茶”叶子,打造好品牌。把茶叶作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产业来抓,大力引进天禾茶叶专业合作社,依靠张家山村的地理优势和气候环境,流转土地5000余亩,发展以白茶、黄金芽、龙井43号等茶业品种为主的茶叶产业,其中:白茶1000亩、龙井43号3500亩、黄金芽500亩,其注册的“春申天禾”商标2015年被认定为达州市知名商标,产品市场供不应求,远销江浙、西安、重庆等地,2020年被评为四川省扶贫龙头企业。张家山村作为中省财政扶持资村,依托“春申天禾”品牌优势,发展标准化茶园200亩,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增收不少于5万元/年。整合茶叶产业和生态资源,下一步计划建设一个集旅游、采茶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度假茶园山庄,探索茶、文、旅结合的城郊短途游项目,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

(四)壮大“果”园子,写出致富经。我乡“红桔之乡”的美誉历史悠久,为牢牢把握柑橘产业的发展机遇,全力抓好品改、提质及扩面等工作,按季节和品种分批进行改良,并依据其山水地理格局和新村建设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引进3个专业合作社,同时村集体经济也大力发展柑桔产业,鼓励群众参与到柑橘产业发展中来,将以前的红桔改良为大雅柑、春见等优良品种。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现品种改良1500亩,新栽植600余亩,力争打造柑橘区级示范园,为达川区巴河百里优质晚熟柑橘产业带增添龙会底色。依托管村镇九岭区域万亩花椒园,大力发展青花椒产业,以“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种植青花椒近3000亩,解决务工人数达300余人,带动附近村民的就业和经济收入,让花椒成为群众的“致富果”。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调研发现,近年来我乡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作出较大努力,但从总体上看,我乡的整体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发展水平对标先进乡镇,还有许多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导产业没有形成产业链。虽然我乡产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产业优势效益并未充分显现,对乡村振兴发展带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特色品牌少。目前我乡拿得出、叫得响的特色品牌较少,因缺乏系统宣传、销售模式单一,没有形成统一的地域商标,营销方式也是以分散型市场销售为主,经济效益带动不明显。二是产业链条较短。如青花椒、柑橘,多以生产原料为主,对于季节性强、不利于保存的果实来说,产品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发展滞后,对产品的深加工还不够,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二)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人才队伍是关键,基础设施是发展的基石。虽然近年来积极招引项目,大力回引人才返乡,但是整体的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资源匮乏。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还比较少,青壮年劳动力出门务工的多,留在家里务农的少,在家务农的大部分依赖传统经验和习惯。二是基础设施薄弱。我乡缺乏区位优势,受地理位置和现实条件影响,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影响产业进程,不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龙曾路破损严重,群众反映投诉多年,未见问题得以解决,迫切希望将龙会—三汇、文崇—龙会路段道路油化提质改造,真正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三)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充分。我乡探索实施的“五色工作法”和“网格包户”五级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资源,动员更多的力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但是仍然存在瓶颈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不高。目前一部分群众受传统观念、文化水平等因素制约参与基层治理的程度仍然不高、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缺乏主动参与意识。二是基层治理缺乏资金保障。基层治理目前最重要的渠道是依靠政府拨付,治理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开展丰富活动均缺少经费支持。

三、下步工作开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关键。我们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前进方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实干苦干、担当作为,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全过程,奋力开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一)把握发展重点,突出产业实力。充分立足实际,重点扶持主导产业,明确工作任务,坚持特色发展,充分用好盘活沿溪口村水资源、张家山村茶场、花石岩村景区,打造集漂流、赏景、茶山民宿为一体的农文旅项目,培育知名度高、市场价值优的特色品牌,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经济、乡村休闲旅游、养生健康结合起来,推动生态资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完善服务体系,凝聚发展合力。以农业服务中心为服务综合平台,加大对人才的回引力度,围绕不同阶段的生产需求,提供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服务,培育一批新型技术型、管理型农业人才。有效整合驻村队伍、致富带头人等资源优势,积极对接大、中型农产品集中销售点,帮助企业、农户拓展销售渠道。大力推进互联网电子平台,通过促进电子平台与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成功对接,加快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

(三)补齐治理短板,激发创造活力。持续开展“机关干部进万家”“民情户户通”“整治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等活动,全乡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全覆盖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政策、听诉求、解民忧,着力解决群众诉求,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深化“五色工作法”治理机制和“网格包户”五级责任制,抓实“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的村集体经济项目,进一步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引导更多的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治理,激发群众参与发展的创造活力和热情。

评论 2

  • 申丹 2022-12-09

    👍👍👍

  • 申丹 2022-12-07

    👍👍👍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