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达川客户端

党建引领破难题 匠心托育暖民心

达川观察 2025-08-28 14:51 251

托育事关千家万户,为破解辖区居民“暑期看护难”及社区托育资源碎片化难题,达川区三里坪街道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构建“阵地筑基、合力护航、课程赋能”三维服务体系,把群众牵挂的托育“关键小事”办成服务群众的“暖心大事”。

阵地筑基

校社联动拓空间,织密“15分钟托育圈”

一是升级社区阵地,实现服务闭环。系统性升级社区场所,告别传统“单一托管室”模式。增设“托育综合空间+科创空间+课后实践基地”,补充近千册绘本、简易电子设备及科学实验器材,满足儿童多元需求。同时联动社区食堂开辟“营养小课堂”,整合“托管看护、营养用餐、实践体验”三类服务,解决家长“托管后接送用餐”的难题,实现托育全链条闭环。二是盘活校园资源,拓展多元场景。针对暑期校园场地闲置、社区托育场景单一的情况,街道搭建“校社协同”桥梁,协调新达小学、巨全双语学校等学校开放暑期闲置的实验室、操场、音乐教室等场地。定期组织“趣味科学小实验”“科技启蒙实践”等活动,让校园成为社区托育的“第二课堂”,既盘活了闲置场所,又为儿童提供了专业化、多样化的托育场景,实现资源“1+1>2”的叠加效应。三是优化网格布局,覆盖全龄需求。按照“社区补基础、校园强特色”思路,推动社区与校园资源互补。社区阵地聚焦“日常托管、基础服务”,解决儿童基本看护需求;校园资源侧重“特色实践、专业教学”,满足儿童能力提升需求。通过差异化布局,形成“15分钟步行可达”的托育服务圈,覆盖辖区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儿童,实现“阵地活用、资源盘活、需求满足”的良性循环。

合力护航

“三位一体”建队伍,提升服务质效

一是激活“专业骨干队”,筑牢服务专业根基。坚持“专业人做专业事”,整合辖区多领域专业力量。联动新达小学、巨全双语学校等院校教师,提供课业辅导、科学教学、情绪疏导等服务;招募学校志愿者开展防溺水、消防安全等专题教育;邀请辖区儿科医生开设健康科普及防护课程。通过“教师+志愿者+医护人员”整合,构建覆盖“学业、安全、健康”的专业服务体系,弥补传统托育的专业能力短板。二是整合“社区守护队”,传递民生服务温度。挖掘社区内生力量,组建“社区守护队”。“护苗”志愿者负责托管陪伴,退休老教师协助作业辅导,社区工匠、退休工程师开设科技启蒙与手工课程,企业志愿者开展“职业启蒙小课堂”。这支队伍让托育服务充满“烟火气”,既降低服务成本,又增强儿童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三是组建“家长志愿队”,优化服务供需匹配。打破家长“被动接受服务”传统模式,推行“参与式治理”。选择家长代表组建志愿服务队,一方面,协助安全管理、活动组织,缓解人员压力;另一方面,收集家长对托育用餐、课程设置、服务流程的反馈,定期与街道、社区沟通,推动服务动态调整,让托育服务精准匹配家长与儿童需求。

课程赋能

“三维融合”设课表,助力双向成长

一是“场景化”安全课,筑牢全方位防护网。采用“实验+模拟+互动”模式开展安全教学:在交通、消防、防溺水教学基础上,结合科创资源增设“电器安全小实验”,开展“防走失实景模拟”;邀请科学教师讲解原理,联合应急办设计“安全知识小游戏”。截至目前,已开设周末安全课堂80余场次,构建起“社区+学校+家庭”三方防护体系。二是“浸润式”乡韵课,传承本土文化根脉。围绕达川本土文化,开设“灯影牛肉手工体验”“石桥火龙剪纸”“竹编工艺制作”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教学,社区工作者、老党员结合“本土匠人故事”“革命经历”讲解,让儿童在学习技艺中感受本土文化与红色精神。目前,乡韵课程已覆盖辖区80%以上参与托育的儿童,有效推动本土文化传承从“成人向儿童”延伸。三是“双向式”成长课,促进家庭和谐幸福。秉持“托育不仅育童,更要赋能家长”的理念,构建“儿童成长+家长提升”双向课程体系。开设“大学生带教兴趣班”“四点半课堂”,累计服务1800余人次;搭建“暑期成长成果展”,展示儿童作品与文艺表演。同时开设“家长微课堂”,提供“科技育儿技巧”“亲子活动设计”指导,帮助230余户家庭改善亲子关系,实现“儿童托管有质量、家长成长有收获”。

接下来,三里坪街道将继续优化托育服务,推动托育服务从“暑期保障”向“全年覆盖”、从“基础托管”向“优质培育”跨越,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便捷、贴心的服务,不断增强居民获得感与幸福感,为建设“老家达县·宜美达川”增添民生温度。

作者单位:达川区三里坪街道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