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副书记,您好!请问在大量出汗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喝凉白开还是淡盐水呢?” “在按压的时候,如果戴着手套,怎样才能确保按压的准确性?” 7月25日上午9:30,在达州市达川区石梯镇火电厂项目工地的会议室里,一场特别的“急救课堂”正热闹进行中,达川区石梯镇中心卫生院的党支部副书记侯志华带领着医务科团队,将心肺复苏和中暑防护知识一一传授给这里的建设者们,为高温下辛勤劳动的工人们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
可操作性强,让知识真正落地
石梯镇火电厂(“双石”热电)项目正处于建设的关键阶段,工人们在露天场地上进行钢筋搬运和设备焊接等作业,夏季温度高,中暑、突发意外等健康安全风险凸显。“这些工人师傅们为石梯镇的发展付出了辛勤努力,此时正值盛夏,他们的健康安全尤显重要,我们卫生院务必全力保障好。” 周治呈书记在筹备会上的一番话,为培训定下了方向——培训内容不能仅停留于理论层面,而要确保这些知识在钢筋水泥的工地上能够真正派上用场。
正式培训前三天,侯志华带领医护骨干前往工地进行实地“踩点”:观察工人们穿着厚重的劳保服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劳作,了解他们的作业节奏。“露天作业没有遮挡,急救必须迅速;工人们戴着厚厚的手套干活,按压时要保持稳定;休息区只有简易遮阳棚,中暑处置需要简单有效。”这些观察结果都成为了备课的重要依据。
特别为工地定制了一套课程:心肺复苏部分,重点讲解“戴手套如何准确找到按压点”“在狭窄空间里如何快速摆放伤者”;中暑防护部分,结合高温天气,将知识点拆解为“水壶里应该装什么水”“遮阳棚下如何降温”等实操技巧,采用“搬砖时头晕了怎么办”“焊完钢筋口渴了该喝什么”等贴近实际工作场景,确保工人一听就懂、就会。
“手把手”教学,让工人们掌握“救命真本事”
培训当天,没有使用复杂的PPT,医护团队直接举起模拟人体模型现场边操作边讲解。
“如果有工友突然倒地,不要慌张!” 操作老师拿起模型演示道,“先拍他的肩膀并呼喊‘老乡,你怎么了’,如果他没有反应,也没有呼吸,就立即让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马上开始心肺复苏。按压的位置在胸口中间,就像找系腰带上方的那块骨头,按压深度大约5-6厘米,相当于工地上一块红砖的厚度。”
在现场实操环节中,工人们轮流上前练习心肺复苏,有的因为戴着手套找不到准确的按压位置,有的用力过猛差点将模型掀翻。操作老师在一旁逐个纠正:“张师傅,身体不要歪斜,要像扛钢管时那样挺直腰背,这样按压才有力道。”“李师傅,按压慢了要快一些,跟着我一起数‘01、02、03’,一秒钟按两次才有效。”
来自新疆的陈师傅在练习时额头冒汗,但他自信地说:“以前看到有人晕倒就手足无措、心急如焚,现在知道了如何按压并能正确操作,心里踏实多了。”
“家常话”讲解,让工人们正确应对中暑
“天热干活,最怕的就是中暑。” 侯志华拿起提前准备好的“中暑应对图”,指着几个关键部分进行讲解,让大家了解高温中暑的相关知识:高温环境下工作容易发生中暑,中暑分为不同阶段,应对措施也不同。
先兆中暑:感觉头晕、口渴、没劲儿。应对措施:立即到阴凉的地方休息,喝半杯加盐的水(类似于家里腌菜的淡盐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轻症中暑:体温超过38℃、脸发红、恶心呕吐。应对措施:解开安全帽透透气,用工地的凉水(不要用冰水)擦拭脖子、腋下、大腿根部(腹股沟),这些地方血管多,降温效果明显。
重症中暑(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体温超过40℃、说胡话、抽搐甚至昏迷。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应对措施: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院,同时按照以下“四字诀”进行急救。
移:快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腰带散热。
冷:想尽办法快速将体温降至38.5℃以下!用风扇吹、用温度在25-28℃左右的凉水浸湿毛巾擦拭全身,尤其着重擦拭脖子、腋窝、大腿根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用冰袋或冷的东西裹上毛巾敷在这些部位,但避免直接用冰接触皮肤。
饮:只有当患者清醒且能够喝水时,才可以少量多次地给予淡盐水或解暑饮料(如绿豆汤)。如果患者昏迷,千万不要喂水,以免引起呛咳。
送:经过上述处理后,如果患者的情况没有改善,或者出现体温持续不降、意识不清、抽搐等症状,立即将其送往医院。重症中暑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治疗。
此外,还要有防晒措施:干活时穿宽松、浅色、透气的衣服(浅色反光不吸热),佩戴宽檐帽、太阳镜,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SPF≥30的防晒霜。
现场工友问:“侯书记,中暑晕倒了能喂水吗?” 侯志华立即强调:“千万不要喂水!昏迷的患者喂水容易呛到。先将患者抬到阴凉处,解开衣服扣子散热,用湿毛巾擦拭身体,然后赶紧拨打我们的急救电话,我们会在15分钟内赶到。”
他还教了一个“工地简易降温法”:将空矿泉水瓶灌满凉水,裹上毛巾夹在腋下,“这样比揣冰袋方便,而且不耽误拿工具干活”。工人们听得非常认真,有的拿出手机拍照记录,有的在纸上记下要点。“侯书记讲得实在,不像书本上的理论,我们干活时确实能用得上。” 周师傅笑着说。
贴心守护,为项目提供持续的健康服务
培训结束时,培训医护团队将急救电话贴在工地休息室,“以后无论是有人中暑,还是不小心受伤,都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们,我们随叫随到。发生突发情况,今天学到的急救知识也要及时用上,时间就是生命,第一时间急救非常重要。”侯志华握着项目负责人的手说。同时,石梯镇中心卫生院与“双石”热电项目建设方签订了《医疗救护协议》,为项目建设开辟了医疗救护绿色通道,今年以来先后提供了10余次医疗救护。
通过接地气的培训、开辟医疗救护绿色通道和持续的健康服务,石梯镇中心卫生院切实担当健康卫士责任,有效保障了双石热电项目建设者的健康安全,为“老家达县、宜美达川”贡献石梯健康力量。
编辑:吴显玲
校对:何 燕
校审:周治呈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