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达川区狠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微网格”赋能社区治理,着力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构建邻里互助、文明有礼的睦邻社会。
当好安全稳定“守门员”
为基层治理筑牢“根基”
一是强化矛盾纠纷排查,维护辖区稳定。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基层“触角”和“前哨”作用,按照“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工作思路,第一时间发现、调处小区邻里矛盾纠纷,确保各类纠纷及早发现、提前介入,最大限度减少不稳定因素,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二是突出信访源头吹哨,解开信源心结。将人民调解工作融入基层治理网格中,网格员、党员以面对面沟通、走访入户话家常的形式开展信访人情绪疏导,打开信访人的心结,实现“事心”双解,构建“多元参与、多元共治、多元调解”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信访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新风尚。三是细化普法服务需求,破除法律盲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法律顾问,打造网格“点单”、社区“接单”、街道“派单”的普法学法新模式,多渠道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等法律服务内容宣传,增强“法律明白人”的法治素养。去年以来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3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口袋书等2000多份。


当好基层治理“吹哨员”
为基层治理蓄积“能量”
一是“微网格”推动“大治理”。28名社区书记每月带队开展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网格员全覆盖联系服务群众,在各小区拟定各具特色的小公约,涵盖环境卫生、邻里关系、公共秩序等多个方面,既体现居民的自治精神,又符合小区发展的实际需求,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里办”。二是“小管家”优化“大环境”。287名网格员化身人居环境整治“小管家”,通过“党组织+党员+群众”的方式,组织召开院坝会、议事会、民主征集会,广泛发动党群“联起来”,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每天2次网格走访,与居民代表、楼栋长沟通,及时收集意见并反馈至社区。三是“小喇叭”促进“大团结”。在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打造流动网格“小喇叭”宣传队伍,循环播放文明知识,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文明有礼行为规范。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社区组织开展“浓情端午·粽享安康”“邻里情满中秋·幸福花开杨柳”等主题活动,倡导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邻里风尚,引导邻里之间守望相助。


当好志愿服务“联络员”
为基层治理增加“效能”
一是找准民生服务“小切口”,延伸基层治理触角。建立“五社联动”机制,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结对联创、商圈联动、资源共享,调动辖区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积极性,实现小区管理“共治共享”。二是找准文化服务“小切口”,汇聚基层治理动能。通过送戏进社区、非遗传承上戏楼、国学知识进课堂等文化惠民演出以及办好重阳节、元宵节、冬至等节会庆祝活动,不断丰富群众娱乐生活。举办社区“老年大学”,开设器乐、书画、棋艺等喜闻乐见的多元课程,满足老年群众的日常休闲与精神陶冶。三是找准利民“小切口”,打牢基层治理底线。在居民密集区设立临时摊位区,让流动商贩在固定时间可以进场经营,创新采取“一摊一策”的“1+1+N”管理模式。在街边小区、社区等零散闲置地、边角地设立114处“惠充充”惠民充电桩,从源头减少私拉电线、室内充电等不安全行为。目前,这一成功经验被国家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向全国推广。


央视新闻报道达川区成功经验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