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基打宜川》
1948年2月,独立第二旅旅长张开基突然接到纵队命令,要部队就地待命,并叫全旅团以上干部到纵队开作战会议。
会上,张开基回答纵队司令员许光达说:“宜川是战略要地,胡宗南一定要来增援的,我们一股劲攻就是了。”“一股劲攻?”许司令员笑着摇了摇头说,“你说的只是事情的一方面,胡宗南那家伙既不愿失地,又怕丢兵;他极力想保住宜川这个关中屏障,阻止我军南下。如果我们三棒两棒子搞掉宜川,胡宗南可能另打算盘叫刘戡固守黄陵和洛川,那我们的战役计划就不能实现。”
下午,张开基陪同许光达登上万灵山,从望远镜里看宜川和它周围的阵地十分清楚,起伏的山峦把个椭圆形的宜川城紧紧裹在中间。张开基担任的主攻方向是城西和城北,正北是老虎山,西北角是太子山。从外表上看,这几座山差不多,都有五六十丈高,山上碉堡密布,从山脚到山顶有二十几层峭壁,一级有两三丈高,塄坎上的交通壕、火力掩体密密地连接在一起,一层一层像梯田似的盘到山顶;山下各有外壕三四道,壕边布着多道铁丝网,埋着地雷和重磅炸弹。但当他们一抵近侦查,这几个山的设防情况可就各不相同了。太子山主要靠地下工事防守,外七郎山则凭碉堡顽抗。听说在十几年前,阎锡山为了对付陕北解放区,就曾请了美、英、日、法和国民党中央军的高级军事顾问在这里设计修筑了许多防御工事。胡宗南接防后又独出心裁,拉了300多民工,花了4个月工夫对它进行了改造,把它当作向延安进攻的支撑点和阻挡我军南进的屏障;并派他的亲信张汉初带着整编第二十四旅旅部和两个团据险固守,控制着黄龙山区。
之后,张开基奉令南下打援攻城,配合其他部队扫除宜川外围太子山、虎头山、凤翔山、外七郎山守敌。在宜(川)瓦(子街)战役中,张开基率全旅攻击前进。
27日,张开基接到纵队总部情报:刘戡昨天由洛川出发,带着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部、两个师共三万多人,已经到瓦子街。张开基想,老狼既然不上钩,就揍狼崽子。他把计划给政治委员梁仁介一说,老梁同意了。张开基立即下达命令:向宜川外围攻击。
入夜,下起小雪,部队按旅党委会决定的方案开始了行动:第十九团奔向太子山,第三十六团接近了外七郎山,张开基在指挥所指挥。
过了个把钟头,外七郎山方向突然响起了激烈的炮声。紧接着,炮声、炸弹声、地雷声像滚滚的雷鸣响遍了宜川原野。18分钟后,第十九团攻占了太子山。张开基要他们巩固阵地,补充弹药,注意监视老虎山敌人动静。
张开基放下耳机,电话铃又响了。政委梁仁介在电话里说,进攻外七郎山的三营受阻,需要炮火继续急袭外七郎山西山头吸引敌人注意力,以便三营从东南面迂回过去。张开基即令炮兵营猛烈轰击外七郎山。
拂晓,宜川城西的制高点外七郎山被攻占了。29日两点左右,第十九团从城西北角攻进了城里,部队顺着北城墙根、西城墙根向纵深推进。敌人慌了,内七郎山和风翔山敌人的炮兵疯狂地向城西开炮,炮弹一排接一排地轰向城西北角,部队停止了进攻,在城墙脚下的沟沟洼洼隐蔽起来。城里敌人凭借炮火的掩护一次一次地组织反冲锋。
张开基对政委说:“老梁,差不多了。我看还是撤。天亮了不好办。”参谋长拿起电话筒命令第十九团撤出城外,又命令旅炮兵营发炮掩护部队撤出来。有些干部不解,打电话问为什么不让打了?张开基安慰他们说:“攻城只是个时间问题嘛!摆在老虎嘴边的肉还跑得脱!”
张开基他们走出指挥所,冷风夹着大雪迎面扑来。在西南几十里地的远处,分不清有多少门炮在发射,爆炸声像闷雷一样隆隆滚过。回到指挥所,张开基想,听炮声,近处最猛烈,大约刘戡的主力已窜到铁笼湾一带了。那儿离城不到30华里,万一他拼死冲破口袋钻进宜川城里,这个仗就麻烦了。
他抓起电话筒命令:“十九团、二十团,以一部兵力严密围城,做出继续攻打的姿态。其余部队好好休息,准备纵队调我们去打援时,在铁笼湾以北再给刘戡挂一面挡路牌。”
下午,近处的炮声渐渐稀了。纵队通报:刘戡发觉后路被切断,便集中兵力企图向瓦子街南山突围。张开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立即命令各团逼近城下,组织火力轮番佯攻,同时命令各团抓紧时间做好攻城的准备。刘戡就成瓮中之鳖了。
张开基(1913~1990)万源市石窝乡人。1932年12月下旬参加红军,1935年参加长征。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西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兼军械部部长、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朗读者:刘洲鑫(达川区渡市镇中心小学)
文字来源:达川区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图片来源:网络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