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达川客户端

夜读 |《红岩英烈彭立人》

达川观察 2023-08-29 14:24 1699


《红岩英烈彭立人》

付出、创造是我的画像

“我不乞求美满的果实,

我准备吞食苦果。

让美满幸福的果子,

结在人类的果园里。”

——摘自彭立人烈士日记

彭立人, 1924年生于达县赵家场。他4岁丧母,随祖父长大,从小就受其进步思想影响。1938年,当日寇的铁蹄恣意横行我华北、江苏、上海、内蒙等地时,因战乱而辗转在四川省第十五区联中读书的彭立人再也不能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了。在进步教师王静如指引下,开始阅读进步书刊,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在学校创办了《都来看》壁报和《余墨周刊》,向同学们宣传团结一致、共御外辱等思想。1939年,彭立人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担任中共联中支部书记,在同学中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的组织。翌年,成立“达县学生抗日救亡宣传团”,利用节假日,深入城乡,宣传抗日。他们演出革命新剧,教唱进步歌曲。其时,特务校长王疏九为了阻止学校的革命活动,强迫学生集体加入“三青团”。彭立人等组织学生强烈抗议,发动学生以“反对强迫拉夫”为理由,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挫败了学校当局的政治圈套。

1942年秋,彭立人离开达县,到江北寸滩考入由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创立的重庆中华职业学校学习。该校以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为办学指导,提倡职业教育的本性是社会性,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进步服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因此,该校的民主政治空气十分浓厚,重庆地下党活动也非常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彭立人犹如鱼儿从山间小溪游入大河,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更加广阔的画卷:一方面是达官贵人的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广大劳苦大众的啼饥号寒;有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力抗争的勇士,也有为一己私利而蝇营狗苟的懦夫。在这里,彭立人还结识了中国粮食公司的陈然以及同一党小组的电力公司职员周显涛、曾福华等重庆地下党员,并积极参与党组织的活动。

中华职业学校三年的清苦生活,陶冶了立人的情操。1945年,他积极响应“革命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毅然向党请求到农村去,到农民群众中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了表决心,他撕毁了毕业文凭,放弃了升学和就业的机会。中共南方局决定让彭立人参加“川东农村工作组”,从事农民运动。他联络在渝读书的达县籍10余名进步同学,分批步行回达县。彭立人到金垭小学任教,其余人员安排在赵家小学及附近商店、茶馆和煤矿作老师、店员、工人,开展革命活动。

1946年,在祖父彭润生资助下,彭立人在赵家创办“利群农场”,开设“利群商店”、“大森商店”,作为党组织的联络点,还办了一个栽种果树的农场,为地下活动筹措经费。此间,彭立人为请示汇报工作,传达布置任务,常扮成力夫、牛贩子,往返于重庆、达县之间,一夜急行百余里,被人们称为“铁脚板”。 他带领“川东农村工作队达县小组”,奔赴四川大竹、邻水、渠县、广安、岳池、营山、宣汉等地城市、乡村,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抗丁抗粮斗争。在生活上,立人由一个知识分子完全农民化了。他经常穿的是破旧补巴衣服,但洗得很干净,脚上穿一双草鞋。他把节省下来的钱拿给战友们治病、买书,支援贫苦的进步青年读书。立人呕心沥血,与战友们一起,在达县农村打开了新局面,使党在农民群众中扎下了根。

1947年,彭立人被任命为中共达县特支书记,他率领当地农民武装参加了“龙潭起义”,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加上农民军缺乏战斗经验,起义失败了,牺牲了很多同志,损失很大。在挫折面前,有的人对前途丧失了信心,甚至堕落成可耻的叛徒。但立人却更加坚定了,他更加热爱党,忠于党的事业。在给未婚妻的一封信上,立人写道:“我爱她,她就是我的‘母亲’,比我死去的母亲教我懂得更多更深……”,这个“她”就是党。他经常向战友们讲周恩来在育才学校作报告时说的一句话“最后的胜利,肯定属于人民”,以鼓励大家对革命充满信心。

1949年,彭立人同志接到了新的任务。他告别了一起生活、工作的战友,回到重庆,从事“工运”和“学运”工作。他整天穿梭在大兴、木洞、朱家沱、相国寺、化龙桥等重庆近郊的工厂和学校之中,组织护厂、护校活动,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

由于叛徒的出卖,1949年6月12日,彭立人同志在重庆不幸被捕,先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枣子岚垭监狱。在那里,他经受了酷刑拷问。惨无人道的国民党特务用辣椒面和开水灌鼻孔,吊鸭儿凫水,坐老虎凳……,虽然多次折磨得他昏死过去,但都无法使这位共产党人屈服。他矢志不渝,铁骨铮铮,始终未吐露党的机密。正如他自己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我无所畏惧,将具有大勇。我不希望名利,得失与我无缘,付出、创造是我的画像。”后来敌人把他转移到罗汉寺,再转移到长官公署和“新世纪”监狱,他不顾遍体鳞伤,在黑暗狭窄的监狱中,首先关心的是难友,常常为伤重、病重的难友洗衣服、倒马桶、喂药、喂饭……。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1949年11月29日,重庆解放的前一天,当一颗美制汤姆式冲锋枪的子弹击中彭立人时,他两手伸出,面向蓝天,仰面倒下,在草地上形成一个定格的“V”字。在黎明即将升起时,年轻的共产党员彭立人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他虽然没有亲眼看到重庆解放,但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迎接了革命的胜利;用自己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光辉形象。

朗读者:张楠

文字来源:达川区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图片来源:网络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