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宽阔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村居楼房、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还有那柚子地里挥汗劳作的农民身影……近日,记者走进达川区安仁乡米坊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文明和谐、生态宜居、村容整洁的乡村生态画卷。
烂泥路“变身”幸福路
安仁乡曾是达川区出了名的“穷乡”。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招商引资很困难,全乡2000余名贫困群众的脱贫增收成了难题。
一些企业看中当地特色水果安仁柚的市场前景,可考察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就是没有留下一个。后来才弄清楚主要问题出在交通上:路不好,企业担心柚子收了运不出去。
村子要脱贫,修路是前提,只有修了宽敞路,外来投资才能进得来,产品才能出得去。
近年来,达川区全力改善基础设施,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在东、西、南三大片产业区建成12条191公里产业路,新建和硬化农村公路1万余公里。
路一通,企业不请自来。不仅解决了该乡1.33万名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农产品也得以顺利外运,村民因此受益。
“路修好了,水果运输方便了不少,现在咱们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提及往事,看着眼前的美好生活,米坊村贫困户张修伦总显得有些激动。
“今年果子管得好,路也顺畅了,已经有许多人预定。”张修伦一边剪枝、疏果,一边高兴地说,预计今年的收入肯定能翻一番,现在的生活真是一天比一天好,。
在当地,“烂泥路”如今被称为“幸福路”。
走在“幸福路”上的安仁乡,其柚子产业已进入规模种植、有序发展阶段,是达川区三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全乡柚果种植面积已逾万亩,年产量1250余万斤,年产值1875余万元,人均增收1340元。
贫困户“逆袭”产业户
安仁乡米坊村人均耕地面积少且土地贫瘠,想在这样的山村里靠种植粮食作物实现脱贫致富十分困难。
米坊村6组贫困户王和牛家中有5口人,父亲双目失明,子女年幼,家中曾遭遇火灾,家庭负担沉重,他深知“等、靠、要”是一辈子也脱不了贫的。
为改变家庭贫困现状,2016年,王和牛决定养殖羊、牛和生猪等家畜和家禽,但由于缺乏经验,其养殖种类存活率低,都以失败而告终。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度让王和牛郁郁寡欢,他产生了放弃的想法。
就在王和牛感到迷茫时,2017年,在当地干部的推荐下,他得到了前往达川区茶果站进行技术培训的机会。
经过一个多月的系统学习,王和牛掌握了果树种植的技术,对脱贫奔康充满了信心。
“那年技术培训回来,我一颗柚子树就卖了800多元……”王和牛乐呵呵地说。
在总结经验教训,经多方考察后,王和牛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决定将柚子产业和土鸡养殖做大做强。
在学习各类专业种养殖知识和全心全意地精心照看下,目前,其养殖土鸡300余只,柚林有近10亩,成为了村里的“种养殖大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直以来,米坊村坚持“可持续扶贫”的帮扶之路,不仅解决了当地贫困群众吃不好、穿不好等生活困难,还通过创造培训学习机会,彻底解决了他们的收入来源问题,真正实现了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2017年,米坊村全村顺利实现整体脱贫。
贫困村“蜕变”示范村
过去,米坊村因交通不便,经济作物外销困难,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委统战部、达州日报社、达川区电教馆和市中贸粮油有限公司(原市粮油集团总公司)作为帮扶单位,其驻村工作队主动作为,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己任,着力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农村特色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贫困户能否脱贫致富,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是关键。为此,米坊村采取“长短”项目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了“1+2”产业发展模式,一个主导产业—安仁柚,两个辅助产业—家禽养殖和水产养殖。
“现在政策好,给我们每家每户都免费发了柚子苗种。”王和牛激动地说,今年我的柚果预计能全部丰收,今年一定能把贴息贷款的5万元还上。
据了解,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安排部署,米坊村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经营管理模式,并为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购买了柚苗,栽种面积200余亩。
此外,该村还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充分利用集体资产6口山坪塘这一资源优势,动员、鼓励贫困户进行承包,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实现了该村集体经济年收益约1.8万元。去年12月,米坊村被评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评论 18
达川审计陈心平 2023-03-16
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dc616 2022-04-10
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乡村振兴。
馨莲 2021-01-13
😃😃😃